液氨安全小常識
液氨又稱為無水氨,是一種無色液體,有強烈刺激性氣味,是純凈物。氨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,為運輸及儲存便利,通常將氣態(tài)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(tài)氨。液氨多儲于耐壓鋼瓶或鋼槽中,且不能與乙醛、丙烯醛、硼等物質共存。和氨水相比較,液氨的危險性要大許多。液氨在工業(yè)上應用廣泛,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(fā),所以其化學事故發(fā)生率很高。
根據《工貿行業(yè)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》,使用液氨制冷的行業(yè)領域,構成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有二:
1.包裝間、分割間、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生產場所的空調系統采用氨直接蒸發(fā)制冷系統。
2.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的作業(yè)間內,且作業(yè)間內作業(yè)人員數量超過9人。
接觸途徑及中毒癥狀
1吸入
吸入是接觸的主要途徑。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濃度報警信號。但由于嗅覺疲勞,長期接觸后對低濃度的氨會難以察覺。
(1)輕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鼻炎、咽炎、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。患者有咽灼痛、咳嗽、咳痰或咯血、胸悶和胸骨后疼痛等。
(2)急性吸入氨中毒的發(fā)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、閥門爆裂等造成。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傷。其癥狀根據氨的濃度、吸入時間以及個人感受性等而輕重不同。
(3)嚴重吸入中毒可出現喉頭水腫、聲門狹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脫落,可造成氣管阻塞,引起窒息。吸入高濃度可直接影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腫。
2皮膚和眼睛接觸
低濃度的氨對眼和潮濕的皮膚能迅速產生刺激作用。潮濕的皮膚或眼睛接觸高濃度的氨氣能引起嚴重的化學燒傷。
皮膚接觸可引起嚴重疼痛和燒傷,并能發(fā)生咖啡樣著色。被腐蝕部位呈膠狀并發(fā)軟,可發(fā)生深度組織破壞。
高濃度蒸氣對眼睛有強刺激性,可引起疼痛和燒傷,導致明顯的炎癥并可能發(fā)生水腫、上皮組織破壞、角膜混濁和虹膜發(fā)炎。輕度病例一般會緩解,嚴重病例可能會長期持續(xù),并發(fā)生持續(xù)性水腫、疤痕、永久性混濁、眼睛膨出、白內障、眼瞼和眼球粘連及失明等并發(fā)癥。多次或持續(xù)接觸氨會導致結膜炎。
急救措施
1清除污染
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,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,則不需要清除污染。假如接觸的是液氨,并且衣服已被污染,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。
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,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。如在沖洗時發(fā)生眼瞼痙攣,應慢慢滴入1~2滴0.4%奧布卡因,繼續(xù)充分沖洗。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,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,應取下隱形眼鏡。
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(fā)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。沖洗皮膚和頭發(fā)時要注意保護眼睛。
2病人復蘇
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(qū),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(氣道、呼吸、循環(huán)):
氣道:保證氣道不被舌頭或異物阻塞。
呼吸:檢查病人是否呼吸,如無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氣。
循環(huán):檢查脈搏,如沒有脈搏應施行心肺復蘇。
泄漏處置
1少量泄漏
·撤退區(qū)域內所有人員。
·防止吸入蒸氣,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。
·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。
·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,并加強通風。
·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。
·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,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。
·可用砂土、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。
·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,以便廢棄處理。
2大量泄漏
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,并向上風向轉移。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,戴呼吸設備。消除附近火源。
向當地政府和“119”及當地環(huán)保部門、公安交警、安監(jiān)部門報警,報警內容應包括:事故單位;事故發(fā)生的時間、地點、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、危險程度;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、電話。
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,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,增強通風。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,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。要噴霧狀水,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,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。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、下水道、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。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。清洗以后,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。
燃燒爆炸處置
1燃燒爆炸特性
常溫下氨是一種可燃氣體,但較難點燃。爆炸極限為16%~25%,最易引燃濃度為17%。產生最大爆炸壓力時的濃度為22.5%。
2火災處理措施
在貯存及運輸使用過程中,如發(fā)生火災應采取以下措施:
(1)報警:迅速向當地119消防、政府報警。報警內容應包括:事故單位;事故發(fā)生的時間、地點、化學品名稱、危險程度;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、電話。
(2)隔離、疏散、轉移遇險人員到安全區(qū)域,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區(qū),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,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,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(qū),并迅速撤離無關人員。
(3)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,應穿著防化服,佩戴正壓式呼吸器。氨氣易穿透衣物,且易溶于水,消防人員要注意對人體排汗量大的部位,如生殖器官、腋下、肛門等部位的防護。
(4)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,大火災時用水幕、霧狀水或常規(guī)泡沫。
(5)儲罐火災時,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。
(6)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,防止產生凍結。
(7)安全閥發(fā)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,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