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火與滅火(職場新人的消防第一課)
俗話說,水火無情。火(燃燒),從本質上來說,是化學反應過程中,熱能和光能的釋放。它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同時,也時刻伴隨著災難。今天,就和初入職場的新人們聊一聊關于起火、滅火的基本常識和原則。
燃燒的三要素 可燃物(fuel)、氧氣(oxygen)、熱量(heat)是燃燒的3個必要條件。 具有足夠的熱量,才能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燃點;具有足夠的氧氣,才能使燃燒得以持續(xù)。 因此,要想達到滅火的目的,只需要將這3個要素全部或者部分分開即可。例如:去除可燃物、隔絕氧氣、降低溫度等。 同樣的,為了避免起火,最基本的,就是將可燃物與熱量分開(既然,氧氣是時刻存在于空氣中的)。 火災的分類 根據(jù)“燃燒三要素”中可燃物的類型和燃燒特性,在GB標準中(《火災分類 GB/T 4968-2008》),將火災定義為六個不同的類別。 A類:固體物質火災。這種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性質,一般在燃燒時,能產(chǎn)生灼熱的余燼。例如木材、紙張、衣物、垃圾等。 B類: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。 C類:氣體火災。 D類:金屬火災。例如鉀、鈉、鋁、鎂等。 E類:帶電火災。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。 F類: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火災。例如動植物油脂等。 不同類型的滅火器 根據(jù)火災的不同類型,人們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滅火器。也就是說,必須根據(jù)滅火器的設計用途來撲救相應類型的火災。 不能使用某一種類型的滅火器進行所有類型火災的撲救;或者在不清楚可燃物是什么的情況下,隨意使用滅火器進行撲救。這不僅僅關系到是否能有效地實施滅火,更關系到是否會引發(fā)次生事故,例如:對E類火使用水基型滅火器時,將引起觸電的事故。 下圖為GB標準《手提式滅火器 第1部分:性能和結構要求 GB 4351.1-2005》中,列舉的滅火種類代碼符號。 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關于滅火器的使用方法,有各種教材、說明資料可供學習。今天介紹的歪果仁的“PASS”原則,還是比較簡單易記的。 即:根據(jù)實際情況使用滅火器時,只要記住“PASS”這個英文但詞即可。 Pull:拔。即拔下滅火器的保險銷。 Aim:瞄。即將滅火器的噴管瞄準火焰根部,并保持安全距離。(不要瞄準火苗,否則滅火劑四散飛去,起不到滅火的效果)。 Squeeze:壓。即壓下滅火器的把手,噴出滅火劑。 Sweep: 掃。即從火焰根部的一側掃向另一側,保持安全距離,直到火焰熄滅。當火焰變小時,向前或繞著火焰移動。同時,要非常留意,以免復燃。 滅火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對于大多數(shù)普通人來說,經(jīng)過訓練,掌握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,對于撲滅初起火災來說,是非常必要的。但即便如此,在實施救火時,還是有一些事項,希望引起大家注意: 呼救:發(fā)現(xiàn)火情時,應馬上啟動附近的消防報警系統(tǒng),或者撥打119報警。 起火物是什么:如果不知道什么在燃燒,也就不知道該使用何種類型的滅火器。而且,很多時候,可燃物在燃燒時可能引發(fā)爆炸或者產(chǎn)生大量有毒氣體。因此,如果不知道什么在燃燒,最好由專業(yè)的消防人員來進行處理。 有毒氣體:一般來說,燃燒都可以產(chǎn)生一定數(shù)量的一氧化碳。而當某些合成材料燃燒時,例如毯子中的尼龍纖維或者沙發(fā)中的泡沫填充物,除了一氧化碳,它們還可能釋放出大量其它的有毒物質,諸如氰化物、丙烯醛、氨等成分。這些物質,甚至比炙熱的火焰危險性更高,即使少量,也可能導致死亡。因此,應確保自己不會吸入有毒氣體的前提下,實施滅火。